网上有关“李松的人物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松的人物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基本情况:男,1964年1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工学学士,199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土木工程学院计算站主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大跨度桥梁结构分析及施工控制理论、土木工程CAD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土木工程图学等。
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银星”。该同志现兼任国家和部级新药评审委员、国家863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核心专家、北京药物分子设计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化学会理事、美国蛋白质学会会员、沈阳药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后4名(出站2名),培养博士生8名(毕业4名),硕士生7名(毕业3名)。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杰出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同时,主持了5个新药的申报临床工作,申报22项发明专利。该同志于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15周年贡献奖, 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及第八届“吴杨奖”药学一等奖,2005年获第六届德彪-CCRF中国奖一等奖。
在站期间从事的“基于结构的创新药物研究”,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药物数据库筛选、设计和生物大分子功能区域识别相结合的新方法,建立摸索出一套由蛋白到多肽再到小分子药物设计的创新技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世界具有影响的核心学术刊物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J Biol Chem》等上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和评价,《Science Daily Insight》为此发表了题为“A Fast Way to Pan for Pharmaceutical Gold”的评价文章。具有广泛影响的美国化学和工程新闻周刊《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也发表了题为“Small Nonpeptide Compounds Inhibit Protein Interactions”的专题评论文章。《Jefferson Alumni Bulletin》发表了“Rational DrugDesign: Translating Basic Research into New Medicines”的专题评论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重要评价。由于其研究成果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筛选和基于靶蛋白结构发展新药方面具有新颖性,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主编致函邀请他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撰写综述评论。以上研究成果1999年荣获美国李氏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关于“李松的人物经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付刚小郎君]投稿,不代表天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ee5.net/tianyu/15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天宇号的签约作者“付刚小郎君”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松的人物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松的人物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基本情况:男,1964...
文章不错《李松的人物经历》内容很有帮助